题目:细数福州地下宝贝
作者:李熙惠 关永辉 王浩志
书报刊名:《海峡都市报》2008年7月29日A11版
闽越古都在哪会是福州鼓屏一带?
福州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自宋代以来,闽越古都究竟在哪一直在史学界争论不休。有的说在浙南,也有的说在武夷山城村古汉城,还有的说在福州。不过,考古专家们在福州城区内的多次发现,给了闽越国都城在福州的确凿证据:
1991年12月,鼓屏路钱塘巷西口省建设银行基建工地,发现有汉代文化堆积层、红黄色宫殿夯土台基以及大块板瓦、筒瓦、汉代素面砖、几何图案的陶片和15片戳印板瓦。
1997年10月,屏山市场基建工地,又出土数千件汉代建筑残片。
1999年10月—2000年1月间,省、市考古队在省财政厅工地近700平方米的探方中发掘出两期叠压的建筑遗迹。
这是首次通过科学挖掘、首次在冶山地下发现西汉时期的大型木构建筑遗迹。
唐代马球场能容几万人
冶山东南侧的地下埋着唐代的马球场,有现在两个足球场大,可容大几万人。日前,咱采访到福建博物院的范雪春,他曾经是该考古项目的负责人。
他介绍,1998年11月—1999年2月期间,省、市考古队在冶山东南侧、省内贸厅大院西南角工地上发掘出表面光滑平坦、做工讲究的大面积“空地”。
专家根据它多层夯筑形成平整场地的特征,结合有关史料,判定此为唐代马球场,福州当时为望州级别,马球场应有现在的两个足球场大,可容大几万人。
福州乃至福建全省唐代传世的史料有如凤毛麟角,以至有人简单地认为整个唐代(公元618—907)近300年间,福州尚处“蛮荒”状态,直到五代来了王审知“开闽”,才为其后的宋元繁盛时期奠下基础。
公正城墙前身为王审知所建
如今我们所能见到、位于湖东路附近的公正城墙,是明代建的,它的前身是唐末王审知建的。
2001年,福建博物院会同福州市考古队对位于屏东河西侧的嘉华新城房地产项目进行考古发掘。那次出土了不少瓷器和瓦当残片,均带有明显的唐五代风格。除了瓷器外,还发现和建筑有关的文物,比如莲花纹瓦当、兽面纹瓦当、钱纹砖等。
嘉华新城紧邻公正城墙,地基绵延过来,公正城墙也曾是唐末五代城墙的一部分,对研究唐末五代至明清时期福州城市的布局、范围、变迁及城墙的构筑方法有相当大的意义。
如今人们所能见的公正古城墙,尚存三五十米,突兀地立在一块空地上,显得有些破旧。
省二建地下有座唐末古城门
1999年,考古人员在对位于冶山路附近省二建地底考古发掘时,发现了唐、五代的城门遗址,是这次考古的最大发现。城门的门道宽4米多,门道的路面由石板、砖块和夯土组成。
《三山志》记载,“王审知创罗城,设大门及便门十有六……东北延远门。”而此次从城门门道发掘出的器物,明显带有晚唐风格,从而进一步推测,这次所发掘的城门可能是唐代罗城乐北的延远门。唐代罗城的城墙,沿用到五代,与南面不远的嘉华新城遗址发现的城墙相呼应。
鼓楼经历代重建原址一直都没变
“位于福州鼓屏路与鼓西路交叉路口西北角的鼓楼遗址,地下文物丰富,现在才挖出冰山一角,若能进一步挖掘,对研究福州鼓楼变迁史很有作用。”参加过2001年福州鼓楼遗址发掘的一位专家说。
在7年前的那次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掘出大量的文物,有夯土台基、地砖、柱础石、水井等,他们通过大量的实物得出结论,鼓楼自唐代元和年间始建至上世纪50年代这1000多年里,福州鼓楼历代屡有重建,但原址都没变,可以说,鼓楼一直都是福州一个极其代表性的建筑物。现在福州仍以鼓楼区作为一个行政区划,鼓楼这个地名依旧使用,可见鼓楼在福州人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工人挖电缆沟意外发现明井楼门
1993年10月,工人在井大路挖凿电缆沟,下面露出了大型石构建筑遗迹,专家推测这就是福州明代“井楼门”遗址。这处遗址是福州首次发掘的古代府城门楼遗址,对研究福州楼台的演变,复原明代古城风貌,研究福州地方史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经过发掘,遗址下有花岗岩石构城门楼墩台台基、石门槛、石门臼、石板路面、砖构建筑台基套水管、垫石和木桩等。此外还发现大量晚唐五代、宋代至明清时期的瓷器。
负责此次发掘的福建博物院研究员栗建安介绍,门楼遗址有明显磨损的痕迹,井楼门始建于明洪武四年,至明中期(嘉靖三十八年)为防御倭寇侵扰而“增置敌台”,推测与此同时亦将木质门槛或形制较小的门槛更换为后来发现的巨型石质门槛,并配置相应的大门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