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福州萨家姓氏之谈
作者:萨本敦
书报刊名:《福州晚报》2005年12月27日B1版
福州萨氏是西域色目人,为“答失蛮氏”。
公元12世纪,蒙古族西征并吞波斯,远达匈牙利,东征灭金,南下平宋,建立元朝统治。色目人从成吉思汗时起,就以蒙古人丁征时被征服者的身份为蒙古贵族效力,建有功勋。“答失蛮”是阿拉伯文,“蛮”为同类之义。“答失蛮”是指有知识者。
当时蒙古人一等,色目人二等,汉人(即北方人)三等,南人四等。色目人既是蒙古人的被征服者,又是协助蒙古族对汉人、南人进行统治的统治者。所以台湾著名学者萨孟武的回忆录《学生时代》中说“色目与鞑靼本有区别,而由百姓观之,必视为同一种”。
元英宗时,萨都剌被赐姓“萨”。萨都剌得姓后,取汉名天赐,号直斋,是萨氏家族定姓之始。萨都剌兄弟三人,其居长。其弟萨天与有子萨仲礼,公元1333年进士,“授福建行中书省检校”。萨仲礼入闽任职后,在福州定居下来,便是雁门萨氏入闽始祖。萨天与的后代从2世至7世,虽都不止一子,却均仅一子传嗣。单传至8世生7子。但有嗣的只5子,就分为5大支。到第13世起,第4支、第5支均无传嗣了。因此现在就只第1、2、3支。
1986年统计,传至21世,通族人数1500多人,其中当时在世的含萨姓女子在内近600人。传21世人口如此之少,十分罕见。但萨家之所以被称名门望族,因其中优秀人才比例很高。600年来有9位进士、40多位举人、10位诗人,近百年来有5位将军、2位省级干部、2位院士(一为外籍)、2位航天专家、12位博士及数十位知名的教授和专家。
那雁门萨氏现应属于哪一民族呢?
第一种说法是:“色目”一词,见唐代文字,系“各色名目”之意;萨都剌是蒙古语之音,有汉语“济善”、“结亲”之义。自祖辈萨拉布哈传至萨都剌这代,混合了色目人、蒙古族和汉族之血统,经历了色目人到蒙古族人的变化,因此应认定现在萨氏为蒙古族人。
第二种说法:“色目”是因西域人眼球呈天蓝色,与蒙古人、汉人不同而被人们称之。萨都剌其名并非蒙语“济善”、“结亲”之意,而是阿拉伯语“真主安拉保佑我”。此说提到萨都剌的侄曾孙、萨氏入闽第三代萨琦曾倡议重修福州清真寺,并有碑文为证。但也是萨琦“一变其俗,丧葬皆用朱子之礼”,使萨氏家族彻底汉化。因此他们问:“萨氏后裔可以是回族,也可以是汉族。怎么可能是蒙古族?”
但是又有人从成吉思汗本名铁木真,孛尔只斤氏谈起,“孛尔只斤”意为“蓝眼睛”,若成吉思汗这位蒙古人为蓝眼睛,“色目”就算是“天蓝色的眼睛”的意思,未必不是蒙古人。
有人分析说:当时蒙古人一等,色目人二等。因萨拉布哈功勋卓著,萨都剌声名远扬,人们就有意识地把他们一家抬到一等的地位,纷纷说他们也是蒙古人,显示萨氏乃一等人。所以出现了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萨都剌“实蒙古人也”,而在《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中却又称萨都剌“本色目人”的矛盾。
其实萨家民族属性是中国有关部门经过调研在上世纪60年代确定的。“文革”结束后,在全国少数民族文学会议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在萨氏民族属性上引发争论,都认为萨氏为各自民族的成员。双方都来福州多次寻访萨氏族人。萨家人未介入讨论。多数人是按中央有关部门上世纪60年代初确认的,报称为蒙古族。萨氏是蒙古族还是回族的争论至今还在进行。不管结论如何,但历史上萨氏肯定是少数民族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