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女林徽因
同学们,当你们注视着庄严的国徽时,你可曾知道:它的设计者之一,就是闽籍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1920年,在游历欧洲期间,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1928年春,她同梁启超长子梁思成结婚。8月回国之后,曾应福州师范学校和英华中学之请,作《建筑与文学》和《园林建筑艺术》的演讲,又为其叔林天民设计福州东街文艺剧场。
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比如像河北赵州石桥、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
林徽因在从事建筑科学研究之余,也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以“徽音”为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以后几年中,又在《诗刊》、《新月》、《北斗》、天津《大公报》、《文学杂志》等,先后发表了几十篇作品。当时,她曾应聘为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讲授《英国文学》课程,负责编辑《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还担任《文学杂志》的编委。1936年,平津各大学及文化界发表《平津文化界对时局宣言》,向国民政府提出抗日救亡的八项要求,林徽因是文艺界的发起人之一。
在林徽因的著作中,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揉合得浑然一体。她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不仅有严谨的科学内容,而且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和赞美祖国古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精湛成就,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而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古建筑的形象作比喻。由于她兼通文理,在建筑学和文学创作上都显露出惊人的才华,所以在30年代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誉,被列入当时出版的《当代中国四千名人录》,与冰心、庐隐同为著名的闽籍女作家。
1945年二战行将结束时,时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的林徽因受美军邀请,在即将执行的奈良轰炸图上为其标出了著名的文化古迹位置,以免被炸。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林徽因一家在1937年11月与1939年1月两次险些于日军的轰炸中丧命,三弟林恒也于1941年在对日战争中阵亡。和日军在中国八年的种种残虐暴行相对比,这是何等的胸襟!
从1949年9月到1950年6月,她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几位教师一起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的设计任务。1951年,她承担了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设计纹饰和花圈浮雕图案的任务。她关心传统手工业的复兴,为濒临停业的景泰蓝、烧瓷等传统工艺品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式图案,亲自参加试制。
最后,让我们通过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为我们家乡的这位有骨气、有胆魄、有智慧的才女感到骄傲吧: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著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後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 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诗的一篇;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