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小人物连着大历史 作者:胡博 书报刊名:《世界军事》2014年六月上,第69~72页 2008年夏天,刘学启老人因病去世,享年96岁.对于左邻右舍来说,他是一位沉默寡言但却乐于助人的老大爷,是一位和一般老人并无二致的普通人。事实上,作为一个生长于战乱年代的中国人,他有着自己的传奇经历:既参加过军阀部队,也参加过国民党部队,在国民党军中,他既进入过杂牌军,也进入过中央军。甚至,他还一度参加过中国工农红军。老人未去世前,曾和本文作者比邻而居,多次讲述过自己当年的战争生涯。如今,原来居住的地方早已拆迁,小巷子变成了小区。但作者对老人的怀念却更加深沉,觉得有要将这个战争中的小人物介绍给大家,因为他的那段经历,实为一段大历史的缩影。 当兵为吃粮 刘学启生于1911年,祖籍浙江嘉兴,祖辈都是农民,到他父亲那一代时迁居到福建泉州。1926年春,有泉州籍黄姓军人回乡招兵,当时刘家有4个孩子,生计十分困难,就决定让排行老二的刘学启去投军,好减轻家里的负担。于是,虚岁15的他就此走上了从军的道路。 刘学启和其他20多个同乡被编入福建陆军第3师5旅10团2营,成了一名二等兵。先前负责招兵的那个人当了排长,由于刘学启在新兵训练时忠厚勤快,就被他挑选当了自己的勤务兵。半年后,刘学启所在的部队奉命与国民革命军作战。部队出发时,刘学启从黄排长那里知道要开战了,很紧张,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战争中活下来,就想到了要逃跑。可是,当他知道有两个逃兵被抓住枪毙之后,又怕了,只能担惊受怕地随着部队南下。 出人意料的是,第5旅旅长曹万顺突然宣布倒戈了,部队也随即接受国民政府的改编,成为第17军第1师,刘学启转眼从一名军阀部队的士兵,成为了为三民主义而奋斗的“革命战士”。不过在当时,刘学启是没有这个觉悟的,他只知道,自己不用上战场去拼命了。不久之后部队扩编,黄排长升了连长,刘学启也由二等兵升为一等兵。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刘学启一直作为黄连长勤务兵追随左右,虽然他跟着部队奔波,但实际并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战争。在他的记忆中,自己所在的连里,最大规模的一次作战,也就伤亡了5名士兵。 第17军源自闽军,在国军部队中属于杂牌。但是在1928年底的编遣会议中,这个军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司令部并编为第11师,加上警卫司令陈诚在不久之后成了该师师长,这又让刘学启由杂牌军士兵迅速转变成中央军嫡系部队的士兵。 1930年爆发的中原大战,是刘学启所经历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在这场大战中,他领教到敌军炮兵密集轰炸的震撼性,黄连长就是在民权作战中被炮弹炸死的。而此时,刘学启已经是上等兵了。民权战斗中幸存下来的刘学启,又随部队参加了济南作战,这次作战中,他活捉了一名敌军连长,成为第11师的战斗英雄,受到陈诚的接见及奖励,还被送入士官训练班受训。之后,他被破格提拔为中士班长,成为一个指挥14名士兵的“带兵官”。 参加红军立功 受到过陈诚接见的刘学启俨然已是土木系的优秀士兵了,但不久,他却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战士。跨度似乎有点大,但在那个战争年代里这并不稀奇。事情要从1933年的草台岗战斗说起。当时,刘学启所在的第11师正参加对红军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一般情况下,像第11师这样的中央军王牌部队来袭之时,红军都会避其锋芒,但这一次,红军却“不按常规出牌”集中起部队试图围歼来犯的国民党军。1933年3月20日黄昏时分,红军集中了红1军团、红3军团、红5军团的主力,在草台岗伏击第11师,打了第11师一个措手不及。刘学启所在的先头团——第66团只坚持了一天就被红军冲垮,团长李宴芳化装逃出了包围圈,刘学启则在左腿负伤后,成了红军的俘虏。 刘学启与红军的作战最早始于1931年,从那时起,师里的政训员就不断向部队灌输共产党的“共产共妻”,强调“赤匪”的嗜杀。这此都使刘学启在被俘后认为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但出乎他意料的是,红军的卫生员像对待红军战士一样的为他治疗、照顾,加上红军干部的宣传,尤其是打倒地主均分田地这一项,使刘学启对红军的看法有了一个180度的转变,于是在伤好之后主动要求参加红军。 刘学启先是被分配到红军第2师当兵,第2师后来并入到第4师,他又成了第11团的一名士兵。在之后的入闽作战中,刘学启因为打掉了一个国军机枪阵地而立功。这时候的刘学启,一门心思地想为解放劳苦大众而战,他期待着部队能够打到泉州,让自己的父亲从地主那里多分几亩好田。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国军第五次“围剿”战役的开始,红军连战皆北,并且被迫开始了长征。刘学启见此情况,认为前途渺茫,他想返回老部队第11师去,但又顾及到自己在红军这边立过功,如果回去后被查出来可就要遭难了。思前想后,干脆偷偷脱离部队,跑回泉州老家了。 草台岗战斗结束后,国民党部队认为刘学启已经阵亡了,就给他家里发放了一笔抚恤金。这次刘学启回到家,家里自然喜出望外。就这样刘学启在家里安顿下来,并且一住就是两年。1936年底,刘学启在一名已经成为第11师排长的老乡的帮助下,重新回到11师。他隐瞒了自己在红军的经历,只说自己草台岗负伤被俘,此后历经艰辛跑回老家。由于第66团的人大多被打散,负责审核的军官又没有深入调查,竟使刘学启分配回第66团,仍然当他的中士班长。 抗击日军舍生忘死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刘学启所在部队于同年9月投入到淞沪战场抗击日军。尽管上级在部队参战前不断强调日军的火力优势,但刘学启等大部分士官和士兵对此都没有充分的认识,以致部队在罗店与日军初次交火后,损失惨重。在夺取日军一个阵地的战斗中,刘学启虽然毫发无伤,但全班14人有11人阵亡。 在第一次罗店反击战取得胜利后,刘学启被调到一个新成立的连队——第2营5连当上士班长。这个连的兵大部分都是由上海市保安总团调拨来的,由于他们只受过队列训练,无法承担作战任务,上级就把他们连作为预备队使用,刘学启所在的排很快被赋予了非战斗任务——前往南京的办事处领取补给品。但让刘学启没有想到,这次远离战场没有丝毫危险的任务最终却成了他这辈子最惊险的一次经历,也让他成为第11师中为数不多的参加过南京保卫战的人员。 当时,随着战局的转变,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决定放弃上海,开始大撤退。而日军紧追不舍,直逼南京。第11师驻南京办事处的主要人员已先行撤离,使这个排一时间成为了无主的娃,只能在办事处里通过电台不断联系上级,请求新任务。等到12月12日南京卫戍总司令部下达撤退命令放弃南京时,刘学启等人仍然没能联系到上级,于是排长决定在入夜后冒险突围。他们并没有朝着下关转移,而是朝着日军的方向突围,路线是出太平门经尧化门后向北,寻找机会渡过长江,随后再想办法寻找第11师归建。 刘学启是排里少数几名有丰富战斗经验的老兵,排长命令他带领8名士兵为先头搜索部队。借着夜色,刘学启等人起初的行进非常顺利,但在前进到紫金山附近时,发现前方有激烈的交火。刘学启判断是友军在突围时被日军发现,遭到了阻击,便急忙命人回报排长。排长决定乘日军被友军吸引的机会寻找空隙迅速穿越,成功使部队脱离了危险。在之后的行军道路上,刘学启的搜索部队还发现了一辆抛锚的日军卡车。他见卡车上只有2名日军,就带领8名士兵发起攻击最终成功歼敌,且己部毫无伤亡。此后,经过一个多月的辗转,刘学启所在排在徽州归建。全排出发时31人,除突围途中有3人掉队外,其余29人仅1人阵亡,3人轻伤。不久,团长彭战存推荐刘学启报考中央军校第一分校,但因文化成绩考试不合格,而未能入校。 刘学启认为他一生中最值得夸耀的,是1943年的石牌保卫战。当时他已经是第32团2营少尉排长,奉命带领全排士兵坚守一个叫三官岩的阵地。在那里,他与日军往返厮杀两昼夜,几次将日军击退。在拼刺刀的战斗中,刘学启的腹部负伤,但仍坚持作战,直至昏迷倒地才被送到后方医院。战后,他被提拔为中尉副连长,并被国民政府授予了一枚九等宝鼎勋章。 最后的“解放” 抗战中,刘学启虽历危颇多,但最终逢凶化吉,还成了国民党军的战斗英雄。但内战爆发后,这种好运气似乎已经不在了。在1946年与解放军作战的张凤集战斗中,刘学启所在部队的营长因违抗命令擅自突围在战后被枪决。刘学启因跟随营长突围,也受到撤职处分,随即又被编入军官总队等待退役。抗战期间,刘学启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和兄弟姐妹则失去了联系。此时,拿着微薄的退役金,看着残垣断壁的家,这对于在抗战八年中立过战功的刘学启来说,倍感不公。 1948年12月,刘学启在旧日军中好友的介绍下重操就业,在永嘉县自卫团当教官。几个月后,自卫团编入新成立的第200师,刘学启又改任该师中尉排长。刘学启久闻第200师的大名,因为这个师是民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能在这样一支部队里任职,是十分光荣的。只是此刻的第200师早已今非昔比,它仅仅是由一个地方保安部队改编出来的部队。更要命的是,这支由叶芳编练的200师竟然还是国防部的黑户部队!原来老的第200师在淮海战役被解放军歼灭后,国防部打算重建该师。可是被赋予这个番号的部队在福建一直招不到兵,叶芳便乘此机会提出自己兵强马壮,并以自己与该师素有渊源为由,申请将第200师的番号拨给自己使用,然后在没有等到国防部批准的情况下先打出旗号。结果,在福建的第200师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温州也出现了一个第200师。对于这件事情的发生,国防部也不予以解决。两个师于是开始大打电报战,纷纷指责对方并非正统。时间一长,部队内部也开始称位于福建的部队是“大200师”,位于温州的部队是“小200师”。 “大小200师”争吵不休的时候,刘学启接到老家的电报,得知自己的母亲带着一个年幼的妹妹已经回到家中。对亲人的思念让他决定回乡与家人团圆。他很快提交了辞呈,却并没能离开“小200师”,因为这时候部队已经在师长叶芳的率领下起义了。 刘学启成为起义人员后,并不打算在解放军的部队里任职,他急于返乡团聚。不想在这个时候,刘学启又被人举报,说他在第11师当过官,和解放军有血债。这使刘学启在部队里坐立不安,生怕解放军不仅追究他在内战时的事情,甚至还会挖出他当年参加红军、脱离红军以及再次参加国军的往事。好在解放军并没有就此深挖,只是安排刘学启进解放军官教导团学习,并在半年之后给他发了起义人员证明书,允许他转业自谋生计。此时的刘学启早已归心似箭,他星夜兼程,踏上了归途。这一年,他虚岁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