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教育网站“史海泛舟”的前世今生--写在网站转型之际的故事


本文刊登于《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年第1、2期合刊




教育网站“史海泛舟”的前世今生


——写在网站转型之际的故事


福州高级中学  骆志煌


“沙漠行船惊见一峰老骆负五车八斗才学引领教育时尚,史海泛舟欣闻两耳铜鼎担百年树人宏志融汇古今精髓”,这是2001年署名“北京郑海峰”的网友在我的历史教学网站“史海泛舟”里的一个留言,如此的盛誉令我汗颜至今。2006年教师节,随着福州市中学历史学科“骆志煌名师工作室”挂牌,“史海泛舟”结束了我个人经营的模式,转型为团队运作的中学历史教学和研修的门户网站。一个中学历史教师个人经营一个教育网站的长达10年的经历,是我二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的一个有话可说的故事。

   “史海泛舟”创建于1997年底,创建的初衷很简单,95年就牵着144小猫上网漫游的我在当时网络资源相对贫乏的情况下,想搜索和浏览些与我相关的教育或历史的网站,却发现那两个领域几乎都是空白,于是突发奇想,自己做一个!于是一个连DOS都靠自学的历史老师用了一个暑期在Netscape简易编辑器的领航下艰难而自豪地完成了“史海泛舟”的雏形,当时的免费空间很多的,记得当时用的最久的是自贡169和网易的netease,可惜那时只是一味更新而没有备份每一次的升级,现在还留下的是98年的版本,却基本模糊了最初页面了,只记得页首的国旗和“史海泛舟 桃李芬芳”的标题是自始而终的,这是我建站的初衷。

    之后的“史海泛舟”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与支持,世纪之交的《人民教育》和《中国教育报》等刊登的有关文章冠之于“中国大陆最早的个人教育网站”的赞誉,令我十分欣慰和感动。从“史海泛舟”的发展角度而言,已非凭我一人业余之力所能跟上网络时代的发展了,于是只能求之于无为,不图全面发展,唯求能在如潮般的网络信息中给自己留一个能抒发思想和平息心里悸动的港湾。

    “史海泛舟”的栏目几经变化,从少到多之后又由繁而简,到转型之前保留的栏目主要有两个模块,一是古迹导游、访古游踪、历史名城、学史论文、历史人物、时事溯源和历史博物馆等历史专业的相关栏目,二是课程整合、历史老师、历史课件、学习辅导和历史习题等教育性栏目,同时拓展了“学史论坛”、“小友茶室”、“品茗小筑”等BBS和BLOG系统,我想这应该是作为中学历史教师的个人网站应该具备的基本模块吧。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我的网络探究活动从个人的教学策略探究与实践,转向学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和主持学校作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课题,即《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究》(基于网络环境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停止了对“史海泛舟”的更新与维护。在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史海泛舟”增加了“课程整合”栏目和“学史论坛”BBS,一方面作为学校总课题下历史学科子课题研究实践的平台,二则希望通过与同行交流课题研究的思考、实践、反思与可见性成果,以期促进课程整合研究走向健康稳定的发展。同样由于岗位变动的原因,我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拓展到学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领域,我当时的想法是在个人教育网站发展到一定层次以后,是否可以考虑根据个人的条件与优势,在其他领域和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拓展和尝试,促使个人网站的可持续发展。

    在“史海泛舟”结束个人网站的前世转型为名师工作室的门户网站之际,我以一位历史教师的角度,对以个人网站建构历史教育信息化的经历,整理了几点想法,权作纪念吧。

    对于教师个人网站的一些问题与看法,我曾在2000年获了几乎所有相关论文评选一等奖并发表在核心期刊《电化教育研究》的《教师个人网站与教育信息的网络化》中作过细细的阐述,时过十数年,网事如梭,大多观点现今已成为共识了,今年8月我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上发表的《关于web3.0时代高中历史课程资源信息化前景的思考》则是基于那十几年的经验与反思,对下一个网络时代教育信息化建设路线的设想。在硬件条件已不再是制约网站发展的瓶颈的今天,教育网站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的问题仍值得我们冷静地的反思。

    个人网站发展的高峰期应该是从1999年开始的,由于增长过快竟然发展到迫使几乎所有提供免费主页空间的大站纷纷高挂“免战牌”,其中教师的个人主页也占了一定的比例,对教育共同的认识和责任感使我们于1999年暑期筑建了《教育新世纪》(www.cn21CT.org,中国21世纪教师之意)教师网盟,短短时间内主动要求加盟的教师个人网站已愈百,我们所做的只是对加入联盟的教师网站按学科和部门进行分类和资源重组,达到资源共享和导航的目的。没想到的是,我们的举动引起了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关注,时任中心主任的王本忠老师鼓励我们要做“教育的雅虎”,并为此频繁地在北京、上海和天津召开了几场专题研讨会,我也竟然因此以文科老师的身份跻身于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兼职教研员的行列。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网盟在支撑了一年之后就没能持续下去了。这件事促使我和同行网友对教师个人网站的定位开始了新一轮的思考。

第一是个人教育网站的个性化风格与非盈利性。几乎所有网站在建站之初均有建成门户网站的宏志,这无可厚非,但最后均告失败。拙以为个人网站应该是很个性化的东西,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决定了她的定位应该是非盈利性民间个人网站或教师的松散联合体,一方面她不应该也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综合性网站,而是展示个人教育教学特色的平台,重在网站内容与风格的个性化。二则以我等书生之辈,既想在历史教学信息化中发光发热,又想借网站之影响添点银子以拉动消费的“两手硬”的想法是行不通的。我是这样以最通俗的方式给我的“史海泛舟”定位的:她访问量再大也不会使laoluo发财,没人访问或关闭了也不会使我遭受经济损失,只是以我业余之精力,为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策略探究开拓新的平台。所以我不用为迎合时尚而频频改版,也不用为尽享技术而折腾数据库,所做的只是让她不断充实,成为我的历史教学工作常规领域的拓展。二是教育网站的建构要注重教育性和学科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个人网站的技术性和艺术性与时俱进,这是令人高兴的现象,然拙以为历史个人网站或被称之为专题学习网站的,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内容而非形式,关注的主体应该是历史和教育的本身,就像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模式的探究关注的应该是教与学的过程和感悟,而非网络数据的传输一样。优秀的教育网站之所以有异于其他类别的个人网站,除了共有的原创性之外,需要突出的就是她的教育性和学科性。而在网站的技术性与艺术性等方面,拙以为应该是因人而异、丰简由人的,固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功能强大的数据库也能提升网站的科技含量,然以个人之力能面面兼顾的历史老师实在不多,在下颇有自知之明,知道以自己的智力和精力是无法兼顾内容、美工与技术全面均衡发展的,就实事求是地摆弄我的静态页面吧,能找个地方把自个在教育教学中的一思之得和辛苦凑起来的东西摆出来与同行们交流交流就行了。这就是被关心得最多的关于“史海泛舟”转型之前的整整十年来一直保持基本板式、基调和很低的技术含量的原因。

2006年教师节以后,“史海泛舟”结束了个人网站的模式,沿用原有域名转型,依然被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和北师大版初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入“学习网站”推荐资源,8年之后的“史海泛舟”作为门户网站,无论是网站规模、技术含量还是影响力都远非当日可比,但是她的今生源于她的前世,这是我教育信息化的探究实践中不得不说的故事。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