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福州理学书院

林国清 《福州晚报》20100217


   理学即程颢、程颐的道学。“二程”传杨时,杨时传李侗,李侗再传朱熹。朱熹系统整理为“理一元论”,所以称“朱子理学”。朱熹身体力行,积极从事理学的学术研究和讲学活动。他和他的学生在福州地区曾办过许多的理学书院。有案可稽的有:福州紫阳讲堂、福州东野竹林书院、福州贤场书院、福州高峰书院、福州濂江书院、福州龙津书院、长乐龙峰书院、罗源文公书院、闽县吟翠书院、连江丹阳书院、闽清梅溪书院等。

  福州紫阳讲堂在今晋安区王庄街道的紫阳村大桥自然村。朱熹曾称“紫阳先生”,为纪念朱熹在该地办学,称该地为“紫阳”。紫阳村现在保留一座古建筑,称“讲堂胜境”,地名“讲堂前”。据说是宋代朱熹讲学的地方,规模不大。黄榦生于离学堂不远的浦下村,乾道二年(1166年)父殁,黄榦14岁,经刘清之介绍,受业于朱熹门下。后朱熹遂以其女朱兑妻榦。淳熙十年(1183)年,朱熹到福州,受赵汝愚礼遇后,特地到浦下黄榦家里见他的女儿,写了著名的《葱汤麦饭》诗:“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附近鹤林村有“凤丘”、“鹤林”的朱熹题刻。

  福州东野竹林书院在今晋安区的竹屿村,为黄榦所建,原称“竹林精舍”,后改为书院,可能是为区别建阳朱熹“竹林书院”的缘故,特称“东野竹林书院”,有朱熹题额。王铁藩先生说,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在此讲学。也有人说为朱熹所创办。

  福州贤场书院在今晋安区北峰岭头乡的前洋村。“前洋”是“贤场”的谐音而来。朱熹在北峰有诗《题莲花峰》两首:“群峰相接连,断处秋云起。云起山更深,咫尺愁千里。”“流云绕空山,绝壁上苍翠。应有采芝人,相期烟雨外。”

  福州高峰书院在今晋安区北峰岭头乡石牌村,为朱熹门人黄榦创办,时间在“庆元党禁”后,黄榦“丁母忧,学者从之讲学于墓庐甚”。江南竹庖羲谷墓地,据说是朱熹亲自为其定穴的。当时“党禁”严重,黄榦避迹于山村守墓,因此办高峰书院。后书院圮,近年已重建,在原址发现许多宋代遗物。

  福州濂江书院在今仓山区林浦村,有朱熹题“文明气象”。附近城门有朱熹题刻《岩屏》诗,诗曰:“青碧晋奇胜,登高四望平。天光笼雾障,佳气列云屏。结屋宁楼鹤,纹苔却照萤。藏书多乐事,奕叶踵芳声。”城山郑湜为朱熹的挚友。朱熹曾避迹其家中。

  福州龙津书院在今马尾区亭江镇长柄村,现为朱子祠,被列为马尾区文物保护单位。宋代,长柄村称铁冶场。附近的长安村有朱熹的“仙苑”榜书题刻。朱熹的同榜进士梁汝昌帮助他办学。梁汝昌,原永泰人,后迁闽县梁厝村(今仓山区城门镇梁厝村),与长柄村仅一水之隔。其弟梁汝嘉与朱熹更是志同道合。有说梁汝昌为朱熹在龙津书院的学生,系讹传。

  龙峰书院在今长江乐市潭头镇二刘村龙峰岩下。明万历《福州府志》载:“朱熹避伪学禁来此,二刘(刘砥、刘砺)师之,大书‘读书处’三字,勒于石。后人因名其岩云。”后又称“晦翁岩”。清船政大臣沈葆桢书“晦翁岩”今尤在。明郑善夫有诗《宿石门晦翁读书处》,叶向高有诗《同万侯编、蒋膳部行义登晦翁岩。昔避伪学讲于此,有祠且废,乃修复之,爰赋二律》,皆记述朱熹和龙峰书院。南宋庆元五年四月(1119年),朱熹的《跋刘世南行状》也说:“长乐刘砥及其弟砺,相与来学,累年于兹。更历变故,志尚愈坚。”另有长乐县郑申之,宋乾道五年(1169年)进士,其少年时曾受业朱熹门下。今湖南镇过洋店村还有朱熹题刻的“豹变喦”。

  罗源文公书院在罗源县的圣水寺。该寺建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朱熹借寺里的客堂讲学,后以客堂称“文公书院”。有朱熹手书“南石古道”。

  吟翠书院在现在闽侯县祥谦镇辅翼村三溪口水库附近的下卓自然村。辅翼村素盛文风,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有黄孔光进士及第,常与朱熹游,筑室吟翠山楼于五虎山(方山)下,邀朱熹讲席,称“吟翠书院”。辅翼村黄人龙、黄人凤等人因而得到教益。朱熹在下卓村还经常登五虎山,有《方山》诗:“到山不识山面目,但见九鼻盘溪曲。归来兀坐小窗下,倚天百里剖寒玉。”另在绝顶峰题刻:“怡山良石,神仙所居”。

  连江县丹阳书院在丹阳镇内,今为朱子祠。相传朱熹从岭头石牌村而来,住在连江的贵安村,天天到丹阳书院讲学。

  梅溪书院在闽清县梅城。清解元林逸《侯官地方志》说:“郑性之少年家贫,得母家倪氏恤,入梅溪书院,师承朱子。”郑性之出生于今闽侯县的汤院村。汤院与闽清县相邻,因入梅溪书院,于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大魁天下。朱熹游闽清白岩山,还题刻有“八闽祖岳”。

  朱熹到福州虽有10次,但第一次是少年未成时,不可能办学。最有可能的是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和淳熙十年(1183年)以及庆元二年至庆元四年(1196至1198年)。其余则来去匆匆,没有太多的时间留在福州办学。庆元二年他辞官之后已67岁,贫病交加,特别是庆元四年(1198年)后,他的左眼已经全瞎,右眼模模糊糊能看文稿。也就是说,他能在福州“避伪学禁”办学的也只有从庆元二年到四年的两年时间。此间他主要的是在建阳考亭办学,能到福州的时间有限。何况极力庇护他的福州郡守赵汝愚早已经获罪,福州也同其他地方一样处在“伪学禁”的白色恐怖之中,朱熹和他的理学书院不太可能大有作为。因此,以朱熹的个人和有限的时间,绝不可能办10多所书院。应该说其中有许多是他的学生,诸如黄榦等人所创办的。有一部分还是在“庆元党禁”平反后,也就是说在朱熹逝世后,朱熹的门人和朱熹的朋友们,以朱熹的名义创办的理学书院,但其影响同样是十分深远的,以至于几百年来,福州一直是全国理学的中心。


分享 :